能量平衡 為 能量攝取 = 能量支出 (也就是身體所需總能量)
能量攝取就是我們一天吃的總熱量
能量需求(TEE)= 基礎代謝(BMR)+ 活動量 + 攝食生熱效應(DIT)+ 適應性生熱
1⃣️ 如果攝取熱量 = 身體能量總消耗。可以維持體重。
但!
BMR、活動量都可以用公式計算,但我們真正的定義是:由熱量消耗的角度,決定熱量的攝取。
所以你拿到的份數建議,菜單等等,它一開始都是公式的換算,但應該要從你每週的體重變化,去逐步調整。
菜單必須要是可調整份數的,才有一直使用的價值。
2⃣️ 如果攝取熱量 < 身體能量總消耗。熱量赤字可以減重。
多半用於需要減重的人。可以使用以下來完成。
👉攝食熱量減少
👉活動量增加
♻️回歸主題,如果今天一個人
BMR算出來只有1200大卡
生活型態:久坐*活動因子1.2,無運動習慣
TEE算出來1320加上DIT與根本不到1500大卡
那指能先用1200大卡,來達到熱量赤字對吧?
那可以活動量增加呀?🤔
在教練的守則,訓練量是配合自己逐步上升調整,我們沒有辦法馬上模仿誰的訓練量就有一樣的訓練效果。
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,不是每一個人馬上就一週三練,六大動作,每次至少2個多關節,80%RM以上重量下去壓,CSCS訓練法開始操。
這時候指能慢慢指導學生進步,等訓練量上升後,在拉高所需熱量。
還是那句話:由熱量消耗的角度,決定熱量的攝取。
因此,1200大卡飲食沒有對或錯,它只是比較適合某些狀況。
👉不是減脂都一定只能吃1200大卡,像吉米我現在狀態吃2000大卡以下就會掉重。
👉高熱量攝取配合高熱量支出,會比低熱量攝取搭配低熱量支出來的健康,是事實。但不能用這個角度,去責怪學員現在胖就是練不夠。
👉要讓學員飲食配合他們的訓練走。
結論😎
👉由熱量消耗的角度,決定熱量的攝取。
👉沒有一個固定熱量可以吃一輩子。
👉飲食要永遠配合訓練做調整,拿成績。
👉不要模仿任何人的飲食菜單或運動菜單,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。